温州市:作业是一次高质量的学习——记2025年温州市小学科学“说作业”现场评审活动
作业是一次高质量的科学探索之旅
为落实2025年版《温州市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指引》和科学教学常规精神,进一步推动小学科学“素养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提升科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2025年5月29日,温州市第三届小学科学“说作业”现场评审活动在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举行,近百位科学老师参与线上学习。
PART.01 聚焦素养,创新设计
参赛教师立足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作业设计的理念、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科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们重点关注了实践性与趣味性、分层性与自主性、学科融合与思维发展以及过程性评价。
PART.02 反思引领,精益求精
在12位老师完成分享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陈锋老师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对作业设计的深入思考,并围绕“减负提质”的核心目标,提出作业设计的五点思考:
课内与课外联动:作业应立足课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材料选择贴近生活,便于家庭实践。
对标与灵活并存:作业设计需对标课标要求,但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可结合学生兴趣适当拓展。
书面与实践平衡:科学作业虽以实践为主,但需辅以必要的书面表达,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巩固知识。
个体与协作结合:根据任务特点灵活设计个人作业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团队协作能力。
成功与失败的价值:作业设计应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包容探究中的“失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教师需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PART.03 以评促研,共赴未来
本次活动不仅为科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与学习的平台,也为全市小学科学作业优化指明了方向。未来,温州市将继续深化作业改革,推动科学作业设计走向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新阶段!
评委观点: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应以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当堂课的核心概念与探究目标,避免单纯的知识点巩固。设计须立足学生立场,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与当地实际情境,强调实践性、探究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历体验中“真发现、真成长”,培养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作业内容需结构化设计,提供有效支架,确保目标清晰(涵盖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并与单元内容匹配适度拓展。选用项目式学习时,需围绕目标进行内容取舍。要严控作业量,落实“双减”要求,实现减负担、提质量,按需要进行跨学科融合。
作业评价应有所侧重,聚焦关键能力、思维发展、概念建构等核心素养维度,评价方式简约有效,避免面面俱到,并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和实践,实现科学素养的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