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网《科学风》第96期(新锐教师展示:朱俊燕)课例《运动和能量》

首页    教学研究    优秀课例    小学科学教学网《科学风》第96期(新锐教师展示:朱俊燕)课例《运动和能量》

小学科学教学网《科学风》第96期(新锐教师展示:朱俊燕)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kCY9wU72OfOYEwBsX_iWw

 

本期科学风栏目主要内容为“新锐教师”朱俊燕老师风采展,朱俊燕老师的教学的经典课堂。

新锐教师简介:

 

IMG_256

朱俊燕:临海市大洋小学科学教师,台州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临海市教学能手,曾获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台州市教学大比武二等奖、上报的课例《做个小开关》获部级优课、执教的《声音的高与低》获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金课、台州市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临海市说课比赛一等奖、临海市实验技能比赛一等奖等奖项。主持的台州市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深度研讨的策略开发与实践研究》优秀结题,并获临海市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获临海市论文比赛一等奖。

主张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项赛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达77项。

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中积极发帖分享教学实践与思考,已有38个精华帖,连续三年被评为“小学科学教学网优秀会员”。

评课人简介:

周爱琴临海市教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台州市实验工作先进个人,临海市名师。主持区域低段实践性评价改革,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参编全国或省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微课、作业本及教学设计与反思等。致力于学科实践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6.运动和能量

临海市大洋小学    朱俊燕

 

一、场景分析,聚焦主题

师:有留意到吗?滑草场的最后一段是平直的滑道,还有工作人员在拉拽滑草板?他们往往站在末端接车,为什么不站在前面一点的地方等呢?站的位置对接车有影响吗?

生:我觉得如果工作人员在那里接的话可能会接不住,(师:在哪里接?)在前面一点的地方他可能会接不住,然后自己也会受伤。如果在这里接的话,平的地方小车会减速,他可以接到。

师:你注意到了滑草车速度有变化,在后面接有两大好处,工作人员不容易受伤,还更容易接到车,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车从高处冲下来的时候,到平的地方后,它会速度减慢,然后就可以更好地抓住车。

师:速度越来越慢的时候,就越容易抓住滑草车,说明滑草车的冲击力变小了,也就是冲下来的滑草车会具有一股力量。科学上我们把“它有力量”称为“它具有能量”。(板贴:有能量)物体的运动和能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贴:运动和能量)

二、用手感受,能量初体验

师:我们也搭一个像滑草道这样的斜面,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来,这个小球会具有能量吗?

生:(齐)会。

师:我怎么知道它具有能量?

生:要是不用外力把它放在斜坡上,它自己会滚动起来,它就是有能量的,要是借助了外力它才运动起来,它不一定是有能量的的,(师追问:我让它自由滚下来,但是怎么知道小球具有能量呢?)

生:因为它离开斜坡了之后依然往前。(师:它还能继续往前滚动说明有能量,我们能感受到小球的能量吗?)

生:可以把小球先放在斜面上滚,到了平的地方时就把手放在它的前面,看看有没有觉得有一股力量。

师:你想借助手去感受小球的能量。她的回答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还有别的办法知道小球具有能量吗?

生:可以让小球去撞击其他一些物体,看看能不能撞开。

师:借助其他物体去判断小球有没有能量,我们就先借助手亲自去感受它的能量,谁愿意上来第一个感受?(一位同学上台用手来感受小球的能量。)

师: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吗?

生:小球有冲击力,它碰到我手之后它还会反弹回去。

师:感受到小球撞击的力量,说明运动的小球有没有能量?

生:(齐)有能量。

师:(课件追问)小球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滚下来,具有的能量大小会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生:如果斜面变得越来越高的话,我觉得小球可能反弹得会更远。

生:我觉得下面垫的小方块越多,斜面就越高,小球的冲击力就越大,能量也就越多。

师:你们都觉得坡度越大,滚落下来的小球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板贴:坡度大,能量大)有没有可能它们撞击手时的感觉差不多?实践出真知。不过想要更公平地比较三次小球具有的能量大小,做这个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把手放在同样的位置,小球不能给它多余的力量,只能轻轻的放在上面释放。

生:要把斜面放在一个平的地方。

生:注意小球放置的位置要一样。

师: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做到小球从同一起点出发,老师已经在上面安装了一块挡板,我们只需要将球紧靠挡板,再松开就可以了。手的位置也要做到一样,斜面要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小球自然释放。

师:等会儿我们每人轮流感受,一个同学一次性感受了三个小球的能量之后,再轮下一个同学,其他同学一个放小球,一个改坡度,让感受的同学能够更好地静下心来去感受,并且闭上眼睛感受。接下来请组长领取材料,开始感受。

(学生领取材料,分组用手感受从三个不同坡度滚下来的小球能量。)

师:三次运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一样大吗?谁能说说看你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

生:小球的能量一次一次变大了。(师追问:你为什么判断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了呢?)

师:感觉比较不同,你判断哪个能量更大。(生:三号斜面的能量更大)你的理由是?

生:轨道上有一条一条的线,上面标注了数字,如果你的坡度越大,它反弹到的数字就会越大。(师追问: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

生:斜面最低的它是比较轻的,第二个会重一点,第三个就更重了。我每次感受完都会看一下小球回弹得远不远,第一次它好像回弹到了十几,第二次它又回弹到了几,第三次就直接脱轨了。

师:你不仅有感受,还看到了小球的回弹,坡度越大,小球回弹的也就越远。

三、实验探究,能量再建构

师:手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小球具有能量,还能区分能量的大小,但是这个感受是谁的感受?你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说明这个证据还不够直观,而且如果两个坡度很接近,它的能量区别会很小,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知道小球具有的能量大小?

生:看小球回弹到几格。

生:轨道上面还标着数字,然后就把小方块的最前端放在起点,看被撞到第几格。

师:借助小木块,可以知道小球具有的能量大小吗?准备怎么公平严谨地比较?小组商议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组的实验方案是把小木块先放到0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球放在起点,然后往下撞,看它能撞到第几格。

师:撞击的距离说明了什么?

生:能量的大小。

师:用小木块被撞击的距离代表小球的能量大小,他们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还有什么注意事项需要提醒?

生:小球不能用别的力量,要让它自然下落,还有木块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师:跟刚刚实验差不多,木块也要同一个起点,我们只需要将木块的前端对准起点处,就像这样。现在请你们判断一下小木块被撞到了第几格?

生:第10格和第12格之间,因为9的后一个数是10,然后我们看到它13的前一格是2,那就是12,而且小木块是在中间的。(师追问:你怎么记录)

生:就说10和12的之间。

生:我选择11,因为10和12格,它们还有一些没有被木块占满,11占据了大部分的格子。

生:我取12,取木块被撞到的最前端的位置,因为刚开始放的时候,就是木块的最前端是放在0这个位置的。

师:不同的取数方法会有不同的记录结果,需要我们统一标准。木块的起点是前端对准起点的,所以等会观察到它被撞到第几格,也看它的最前端,所以我们可以取12。

师:实验时要一边观察还要一边记录,这张记录单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生:看小木块被撞击到第几格。

生:我们发现小球有没有能量?还有斜面坡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快还是越慢?然后木块被撞击的距离说明有小球具有能量越大或越小?

师:还要根据自己得到的数据把下面的结论填写完整。实验一般要多做几次,当你数据不一样的时候,没关系,多做几次。然后取你觉得实验要求都遵守的那一次的数据,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请组长拿出桌板下的记录单和小木块,再利用这套材料开始实验。

(小组领取材料,分组进行木块撞击实验。完成实验后,组长将数据汇总在希沃白板中。)

师:做完这个实验后,你能发现运动和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个小组来分析自己的数据?

生:(教师在希沃课件中先圈出第5组的数据)我们组发现一号斜面,木块被撞到第5格;2号斜面是第8格;3号斜面是第14格。我们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大,小球的能量就越大,可以把木块撞得越远。

师:第五组得到了坡度越大,可以把小木块撞击得越远,说明小球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其他组支持他们组的结论吗?可以发现每一组其实都是这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当坡度越大的时候,小木块就的能量也就越大。这个结论得到每个小组的支持。

师:你再仔细看看每个组的数据,有没有一模一样?哪些原因会导致数据之间会有差异?

生:可能木块没有放同一位置,小球也给了它多余的力量。(师追问:你们组刚刚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说说看。)

生:我们把木块的后端对齐起点了(师:这样跟其他小组标准就不统一了。)

生:可能是小组组员不配合,我们是一个放球,一个对准木块,放球的时候,可能木块还没有放好,球就给放下去了。

生:我觉得可能是后面垫的小木块放歪了,所以不同小组的斜面坡度其实不同。

生:泡沫板上贴了胶带纸,摩擦力可能大小不一样。(师追问:哪里的胶带纸?)

生:滑道上的贴纸。

师:中间我们统一贴的是帮助数格子的条纹纸,可能有影响,但这个影响很小。

师:实验操作越严谨越规范,小组内配合得越好,我们得到的数据才会越精确、越

科学。通过感受和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坡度越大,速度越快,小木块的能量越大。(板贴:速度快)那么反过来,小球从越小的坡度上滚下来,具有的速度也越慢,具有的能量也越小。(板贴:坡度小、速度慢、能量小)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除了运动的小球具有能量,其他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我觉得风也有能量,这样才能让我们感到凉爽。

生:我觉得风肯定是有能量的,不然的话它无法吹动风巨大的风车,流水也是有能量的,不然的话它无法让木轮转起来。雨水也是有能量的,不然树叶也不会摇晃。

师:表达得有理有据。能量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判断它的存在。生活中其他运动的物体有没有能量,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推测这个物体有能量的理由。

(小组讨论,轮流说一说运动物体有能量的例子。)

师:你们都想出了哪些例子?

生:我觉得冰块也是有能量的,因为天上下冰雹的时候,它会把车的玻璃给砸碎。

生:从枪里面射出来的子弹也是有能量的,它可以击穿墙壁。

生:龙卷风也是有能量的,能把很多东西都卷走,台风也是有能量的,它能把树给刮倒。

生:羽毛球是有能量的,因为把那个球给拍出去的时候,它会直接冲出去。

生:我觉得是海啸也是有能量的,它都可以把船掀翻了。

师: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其实都有能量。(板贴:运动的物体)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接下来请你再仔细观察下面这组物体,它们的能量大小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们的能量都很大。第一幅台风把树都吹倒了,第二幅洪水它流得很湍急,把所有的车都冲走了;高空抛下的苹果有很大的冲击力,把木板砸出了裂痕;运动的车能量也很大,它把另一辆车的前端砸破了,也把围栏给砸倒了。

师: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具有的能量大小是不一样的,有些能量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有一些能量过大的时候,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危害。请你看看生活中这些提示牌是想要提醒我们什么?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

生:第一个是要求在学校前开车要减速,学校前方有很多学生,如果不减速的话可能会撞到学生。不减速撞到学生的话,就可能会倾家荡产,而且还会给学生家里带来很多麻烦。

师:车速非常大的时候,车子具有的能量也会很大,带来的危害也越大。第二幅谁来解释?

生:它是想提醒我们骑电瓶车要戴头盔,不然如果速度太快的话,不小心摔倒了,头就会受伤。(师:带上头盔,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安全保障。)

生:如果从很高的地方扔下物体,哪怕一个鸡蛋也很有可能把人给砸死。因为它的高度太高了,它一直在往下加速,具有很大的能量,带来的危害很大。

师:所以生活规则的背后往往都蕴含着我们的科学原理,只要你细心去观察,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科学。老师在这次春游时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两个同学一起,能滑到这儿;同一个滑道,一个同学就只能滑到这里,能量的大小除了和速度有关以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重量。

课后我们可以用这套实验材料继续去探究。

 

评课部分

 

本课围绕“运动与能量”展开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组织实验探究和引导联系生活等环节,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运动与能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强化了学生对科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此外,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实现了知识的深度内化,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了“知识传递”向“素养生成”的跨越。

1.真实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以滑草场的真实情境切入,提出“工作人员为何站在滑道末端”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滑草、滑滑梯等,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迅速聚焦研究主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科学知识,体现了“从生活到科学”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科学认知。

2.合理设计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分层实验体验:先安排“用手感受小球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初步感知运动小球有能量以及速度不同能量大小也有所不同。再开展“木块撞击实验”则从定性感知转向定量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更直观准确地比较运动物体能量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注重实验规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注意事项,如小球和木块的起始位置、释放方式等,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的差异,让学生理解实验条件对结果的重要性,深化了学生对科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

3.紧密联系生活,实现知识迁移

拓展生活实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各种运动物体的能量,如流水、风、雨水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依据。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能量的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的推断能力。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提示牌背后的科学原理,如禁止高空抛物、减速慢行等。将科学结论应用于具体生活情境,实现了知识的深度内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点评者:台州市临海市教研中心 周爱琴

 

2025年5月14日 17:3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