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学术活动在萧山举行
深化和推进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共同探索新时代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4月24日至25日,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学术活动在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小学举行。活动得到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萧山区教育局、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萧山区钱江教育指导中心、萧山区市心小学的支持,顺利结束。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常务理事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科学教研员及科学骨干教师近700人参会。会议通过学术研讨、区域成果汇报、优质课展示与评析,深化科学教育实践交流,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引领明晰方向
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导报》社长冯长根诠释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与内在联系,为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分享“抓住契机推进科学教育”的观点报告。
经验分享解码实践
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桐庐县代表就本区域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成效进行详细介绍,展现了杭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的蓬勃生机。
名师示范引领探索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邵锋星老师执教五年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通过制作悬浮的“潜水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与工程思维揭秘沉浮规律,激励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开展“思想实验”。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义乌市实验小学楼曙光老师执教一年级《观察一种动物》一课,巧妙引导学生“零距离”观察蜗牛,深度挖掘其生存智慧与生命细节,实现科学探究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谢小立老师执教五年级《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通过数据驱动探究、实验验证规律、生活迁移应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热趋平衡”,并探究高效加热的科学奥秘,实现科学知识的实用化迁移。
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杨春晖老师执教六年级《放大镜》一课。引导学生在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实现多元“对话”,通过AI大模型看见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洞察不同角度的思考,在概念的层级建构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温州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王小梅老师执教六年级《多种多样的动物》一课。以“特征对比”为锚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记录性状差异,自主提炼显性特征群组,驱动学生推演遗传变异规律,实现从具象经验到抽象逻辑的认知进阶。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邸薇老师执教六年级《能量》一课。通过解决问题的参与式活动引导学生对能量及能量转换概念进行具象化探究,能量概念在层层递进的项目任务中水到渠成,科学思维在进阶任务中蓬勃发展。
专业引领思维碰撞
教学点评由副秘书长徐春建和姜向阳主持。浙江省特级教师章鼎儿、钱金明、喻伯军、任洪等专家引领教学评课活动,结合具体课例,深入剖析科学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为与会教师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4月24日晚,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召开了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工作会议,第四届常务理事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旨在明晰大科学时代背景下浙江小学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由任洪会长主持。
会长任洪指出,本次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学术研讨会,聚焦科学课堂“研究、交流”,形式创新、技术赋能、师生互惠。他要求各位理事要积极投身“研究”,“文件学习+学科专业”双向提升。抓住契机,助力浙江科学教育发展,做好浙江精品课例,提升浙江科学名师在全国的影响力,持续做强“浙江科学教育”品牌。
秘书长姜卫英提出浙江小学科学“团结一致、专注研究、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教研方向,强调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要积极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加强实验教学、以课题研究提质教学、重视师资培养”,持续发挥好特级、名师、教研员的学科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姜老师对全省小学科学教研作具体全面的工作部署。
副会长施昌魏作“科学教育的温州实践经验”分享交流。他介绍了温州科学教育中的“一个目标、双塔行动、三大品牌、四套加法”优秀经验,重点阐述“科学部落格”、“五个一行动”、“1+N”强师体系的三项特色科学教育工作。
名誉会长喻伯军老师肯定了本次省小学科学学术研讨活动的积极作用,活动形式新、信息量大、质量高。他指出在大科学教育的视野下,浙江小学科学要持续向前发展,教研员、名师、特级教师等应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学术研究和引领;坚持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坚持不懈培养年轻教师,齐心协力为浙江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