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探科学好课,促核心素养——记县小学科学90学时第四次研训活动
4月15日,桐庐县小学科学90学时第四次研训活动在桐庐县旧县中心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从新手到骨干的进阶之路”为主题,众多小学科学教师共同探讨科学教学的优化路径,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活动由专家伙伴章庆华老师全程主持,小学科学教研员钟赛兴老师全程指导,为研训活动提供了专业的引领和支持。
活动伊始,蒋琳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跨界融合:农村小微学校科学教学模式新探》的讲座。蒋老师从教学日常出发,深入剖析了农村小微学校在科学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她强调,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蒋老师的讲座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引发了大家对科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深入思考。
紧接着,章庆华老师以《探讨科学好课——优化教学设计,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展开讲座。章老师首先邀请与会教师随机发言,分享自己心目中“好课”的标准。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后,章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对科学好课的理解。他认为,一堂好的科学课应具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教学设计、生动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评价反馈。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学起来”“思起来”。
申屠莎丽老师带来了一堂《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的科学课。她巧妙地运用了虚拟实验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并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用导电胶带代替传统导线,简化了操作流程,为后续学生的分析评价提供了便利。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氛围浓厚,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不仅降低了实验难度,还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安装方法。
凌雪清老师执教的《让资源再生》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资源再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课堂上,凌老师让学生与虚拟角色“豆包”的互动辩论,巧妙地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在与“豆包”的辩论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深刻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凌老师还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环保理念,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蒲烨弘老师带来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仰望星空》。蒲老师以“天文小助手考核赛”导入课堂,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借助资料卡和实验单,积极获取天文相关的知识。蒲老师巧妙地将天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天文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展示结束后,五位教师分别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了三位授课教师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章庆华老师再次就“什么是科学好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好课的标准和要求,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最后,小学科学教研员钟赛兴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钟老师对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表示了高度赞扬,认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桐庐县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积极探索精神。他强调,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有趣的科学课堂。同时,钟老师也对今后的研训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教师们能够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为桐庐县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