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桐乡:立足新课标,聚焦跨学科
——桐乡市小学科学“跨学科概念教学”暨青年教师研修组第二次主题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小学科学新课标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落实新课标理念中跨学科概念的理解和教学,11月24日,桐乡市小学科学“跨学科概念教学”暨青年教师研修组第二次主题研讨活动在振西小学顺利举行。桐乡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沈东明、尚阳小学校长李强以及全市60多位科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以“课”促教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老师们认真备课,钻研课标与教材,以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科学课。
振西小学的沈卓丽老师通过蝴蝶飞在身上引出磁铁,顺势抛出本课的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先有依据地猜测指定物品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再通过实验探究真相。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现场寻找报告厅中有哪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科学。
翔云小学的刘姝老师先用计时器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的计时工具,再依次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测量滴漏流出20ml水所用的时间”、“滴漏流出连续的3个20ml水所用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水钟的原理,体会《用水计时》中蕴藏着的古人智慧。
语溪小学的范晓岚老师从学校开心农场的植物入手,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农场中蒲公英的传播方式。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蒲公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各类种子,探寻《种子的传播》,更深入地理解种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振西小学的汤赟晓老师通过真实情境——搬一箱书做引子,再加入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摩擦力,由此引入滚木,进一步比较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古人搬运巨石体会古人的智慧,从轮胎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进步,再通过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运用案例,了解到生活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世纪路学校的姚玲芳老师执教《我们的地球模型》一课。姚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小组自选一种地球模型进行方案设计、制作,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地球模型。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评价等环节,逐步经历“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的过程,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桐星学校的施敏君老师带领二年级的学生《做一顶帽子》。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在孩子介绍自己帽子的过程中体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定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顶帽子。随后,孩子们展示、评价各自的帽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探寻科学的奥秘。
观点报告,以点带面
濮新学校的朱逸老师以题为《新课标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策略》的观点报告,分享了自己对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深入解读和践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成果。
大麻中心学校的金豪杰老师以《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题,介绍了学校在践行跨学科教学方面的丰富成果,如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的种植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科普类文章,了解昆虫习性。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具有大麻地方特色的布艺制作。因时制宜地在科技节中融入亚运特色,开展了制作亚运火炬的创意活动。
专家指导,以“评”促学
嘉兴学带、尚阳小学校长李强对前三位老师的课作了专业点评,并畅谈了自己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李校长建议老师们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可以多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注重单元整体教学的思维。李校长还强调了跨学科教学对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工作的作用与意义,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市教研员沈东明老师从基于思维发展的跨学科概念教学、基于思维培养的探究实践、基于表现性为主的多元评价三方面,对后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新课标视域下,每节课的课堂结构和教学重难点更加清晰明了。
活动的最后,开展了桐乡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与桐乡市第三届名师研修班的结对仪式,沈东明老师对学员提出了发展要求和期许,勉励青年教师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次活动加深了老师们对“跨学科概念教学”的理解,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助力。立足新课标,聚焦跨学科,让我们期待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创新的推动者。
(振西小学 张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