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教学设计:8-药祖桐君

首页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8-药祖桐君

8 药祖桐君

海盐县向阳小  计锡萍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医的用药,特别是组方用药,蕴含了中医药深厚的理论基础。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特性,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

本课通桐君的故事引入,让我们知道中医药物配伍的重要性;通过想一想让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性,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疾病复杂时用药,多种药物间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化;通过学一学,了解《桐君采药录》的大概内容,知道这本书在中国古代药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做一做,亲身体的药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中药组方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中医治病时,把各种药物按一定的比例放到一起,组成一剂药,让患者按要求服用。但是,他们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了解的,只潜意识觉得,这就是中医配药的方法。本课通桐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药物具有不同药性,药物配比都是按照严格要求进行的,从而引发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兴趣。

(三)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桐君山的故事,知道药物有不同的药性,药物之间不可随意搭配,药物的配伍对疗效非常重要。

2知道中药的使用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用药会使药物产生各种变化。

3)知道桐君作为史上最早发明中药配伍规律的医学家,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能力目标

了解几种生活中几种常见中药的药性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对故事和内容的解读,培养学生对中药药性的兴趣,和对中药组方的探究欲。

2)通过介绍和体验,感受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对医药深厚的文化和底蕴充满自豪感。

(四)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医药理论中药治疗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常见药物的药性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姜茶

2.学生准备

收集家中一些常见中成药的药盒或说明书

(六)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1桐君山介绍:桐君山是富春江畔著名的古迹之一,山林木葱郁,景色秀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华医药鼻祖圣地上面还有一座庙,叫桐君庙,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谁而建的吗?请学生简单讲述。

2故事讲述:出示教材桐君的故事,一起来读一读,你们从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3)小结:故事中的名医桐君老人精通药性,能治好很多疾病。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药性理论对于用药的重要性。他把自己对药性的研究写成了《桐君采药录》,为后世广为流传。

2.讲解知识

1)药性中医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主要依据中药药性理

寒性或凉性的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如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热性或温性的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如生姜,对腹中冷痛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小结:《黄帝内经》中讲寒者热之,热者寒,这就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2)复方在治疗疾病,单用一味药难以兼顾时,就会采,各种药物配合使用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变化:

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降低疗效,增加毒性

相互抵消

3小结:中药的配制只有注重药物配伍的规律,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桐君采药录》的主要贡献就是它为中药的分类、药性理论和中药配伍原则奠定了基础。

3.动手实践

教师准备一壶姜茶,给每位同学分一小杯(有条件同学也可保温杯自带)

1)品尝:同学们一起一杯姜茶,静心感受自身前后的变化。

2)交流:让同学们交流喝完后的感受,体会、理解姜具有驱寒的作用。

4.生活拓展

1在家中找找常用药中的中成药,比如小柴胡,看看说明书,它是由哪些中药组合而成的

2)上网查一查,小柴胡组方中的每一种药物都有些什么药性?简单记一记

3)对比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和自己网上查到的每一种药的药性,思考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5.小结整理

今天我们了解了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性,治疗疾病时,我们还可以把很多中药按一定剂量组方用药,在遵循药物配伍规律的基上,就能够产生好的治疗效果。以后碰到中医配药的情况,你也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为什么他要把这几种药放到一起?这些中药的药性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借阅一些相关的图书,了解一些经典的中医药组方与理

(七)板书设计

药祖桐君

中药药性:

寒性或凉性的药物:如板蓝根

热性或温性的药物:生姜


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

《桐君采药录》:中药分类、药性、中药配伍原则


参考资料

(一)教材想一做一参考答案

1.板蓝根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后,生用。

【性能】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所引起头痛咽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

2.生姜

常用调味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各地均产。秋冬二季采挖,切片,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祛风散寒。

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可祛除脾胃寒邪。

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素呕家圣之称,可治疗多种呕吐。

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此外,生姜也具有一定的解鱼蟹毒的作用,还可祛除鱼蟹的腥味。

【用法用量】煎服39,或捣汁服。

(二)中医如何用药?如何认中药性能?

    俗话说,中医中药不分家。想了解中医如何使用中药,必须对中药的概念较为清晰一词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现阶段对中药的概念定义为: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要想治好某种疾病,必须对中药药性理论有良好的认知。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特性,即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性能是用中医理论对中药主要功效特点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的重要依据。中药的性能不仅能表明具有相同作用药物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表明某一类或某几类药物作用的某些共性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药物作用的性能特点,才能更好用药治病。

1.四气

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寒凉为一类、温热为一类,寒与凉、温与热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另,还有一即平和、中和的药性,既不偏寒凉,也不偏温热,药性较为平和。

2.五味

辛、甘、酸、苦、咸。最初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之味或气味,由人体感官(口尝、鼻嗅)直接感知出来的味道。后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发展中发现,不同的滋味对应了不同的功能效应,功效之。因此,五味既是药物真实滋味,又是药物实际功用的展现。

3.归经

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归:归属经:脏腑经络及所属部位。表明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的特殊亲和力,对该部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类似现代医一词)。

4.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走向性。升:上升提举,表明药物作用趋于向上;降:下达沉降,表明药物作用趋于向下;浮:由里向外发散,趋于向外;沉:由外向内收敛,趋于向内。其中升与降、浮与沉为二者对立。

5.毒性

中药毒性有广义的毒性和狭义的毒性。广义的毒是指凡药皆有毒,此处的毒是普遍概念,泛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即毒副作用,是少数有毒药物特有的特性,比如砒霜有毒。

中药配伍规 

    必须将每一味药物的特性牢牢掌握才能更好治病救人。同时还需要运用中药的配伍规律,结合不同病情辨证施治。教材中提到  就是中药基本配伍规律之一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指中药在运用过程中的七个方面,也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准则,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1.单行

不需要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仅此一味药即可发挥治病作用。一般用于病情较轻病理较为简单的疾病,如:单用人参治疗元气虚脱等危重病,该方称独参。另一层含义药物合用,但是药物相互之间无任何影响,不产生任何特殊配伍关系,也属单行。

2.相须

两种性能功用类似的药物一起使用,能增强原有的两个药物的治疗效果,二者关系平等如:麻黄桂枝同用,增强发汗的功用。

3.相使

使为佐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助的药物能够增强主药的治疗功效,二者主次关系,辅药增强主药的功效如:黄芪和茯苓,茯苓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功用,发挥治疗气虚水肿的作用。

以上23)为能使治疗效果增强的配伍情况。

4.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狭义的毒)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除的配伍情况,如:中药半夏有毒,使用半夏时配伍生姜,则半夏的毒性可被生姜减弱,以防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5.相杀

一种药物可以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可以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

以上45)为两种不同提法,即主动和被动的区别,而配伍效应类似,均为减低毒性配伍。

6.相恶wù

一种药物可以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减弱甚或消失如:莱菔子(蔬菜萝卜的成熟种子)可以减弱人参的补气功效 

7.相反

两种药物一起使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以上6)为减效配伍,7)为使毒性增强配伍。二者为应该避免的配伍关系。

(四)桐君

    有关桐君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根据记载,他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大臣,擅长本草辨识及应用经常制药炼丹,悬壶济世,且分文不取,人们为了感激他就以当地的名字称呼他桐君老,我们现今尊称中药鼻编写了著名的药学专著桐君采药录

(五)《桐君采药录》

该部著作撰写时间大约在公1世纪在不同书籍中记载有不同的简称,有《采药录》《桐君录》等。中药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大部分药物并不能直接服用或使用,而是要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该部著作较为翔实地记载了制作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分辨这些植物药或矿物的天然生长形状(形态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包括物的主要产地、采摘时节,包括这些药物所带有的四气、五味、毒性等,甚至还包括这些药物在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配伍特征,同时还记载了一些简易的临床方剂。该书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对历代医药学专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中药分类、中药药性理论以及配伍原则奠定了基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六) 热者寒之,寒者热是什么意思

热者寒之,寒者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简单地讲,如果碰到热性疾病及热证的机体,就要使用寒凉性的药物和方剂,以驱除热邪;热证表现机体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大便燥结等。反之,碰到由于寒邪导致的疾病及寒证的机体就要使用温热的药物和方剂进行调理,来温化寒邪;寒证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