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探究”不是“热闹”

首页    教学研究    理论文章    “探究”不是“热闹”

“探究”不是“热闹”

萧山临浦第三小学  张永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转变,教育的思想理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手脚获得了解放,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其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常识教学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探究式教学呢?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对活动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不要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果实。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导师的教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

       而现在有的学校是教师“轰轰烈烈搞教研”,“学生是热热闹闹玩探究”,只见形式上的热闹,让学生探究并非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教学案例](常识第六册第9课《怎样溶得快》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溶解的一些知识,请大家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能溶解于水中?

1白糖、食盐、面粉。

2菜油、醋、味精、排毒养颜胶囊中的药粒。

3清嘴含片、肥皂。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物品名称。)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东西是否真的都溶解于水呢?

1我认为肥皂是不溶解于水的,把它整块放入水中,好长时间它还在。其余的东西都是溶解于水的。

2肥皂是溶解于水的,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

……   ……

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再汇报。

(学生争论得很激烈,但还是各说各的答案,互不相让,“我认为”、“我说应该是”、“不可能,它一定是”的语句不绝于耳,并不见一个学生说明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的。)

(学生讨论了大约四五分钟,教师立即叫停,汇报讨论结果,当然还是各择己见。)

点评:学生能积极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自认为是溶解的例子来供大家研究,教师也能及时板记作后续研究,这很好!可惜,老师让学生判断辨别时,没有能及时追问其判断的理由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应该让学生明白讨论的内容、方法,并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争论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讨论时间也应充分,不能草草了事,走过场。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东西中不溶解的有:面粉和菜油,其余的都溶解。

1(小声嘀咕)面粉在水中不是会使整杯水变浑浊了吗?菜油不是在水中可以化开来的吗?怎么——

2——    (学生嗤之以鼻,心中不满)

点评:教师采用“告诉”的形式,难免学生心中不满,疑窦丛生,表现出不温不火的表情,探究科学的火苗被扑灭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怎样使食盐溶得快?老师已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组使食盐溶解得最快。

(一听说比赛,学生的兴趣又来了,个个严阵以待。)

师:预备,开始!

(学生一阵骚动,一番你抢我夺之后,各用各的仪器、手段投入比赛,手忙脚乱,人声嘈杂。)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已溶解完了的组请举手,第3组第一名,第7组第二名……

点评:用比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比赛毕竟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实验研究必须经过分工,否则,小组协作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要使食盐溶解得快一些,有哪些方法?

1用搅拌就能溶解得快一些。

2用热水能溶解得快一些,搅拌是不能使溶解变快的。

3我用搅拌和热水就快多了。

4我把食盐弄碎变小些就溶得快了,与冷水、热水无关。

……  ……

点评:没有预设实验方案,学生的答案还处于猜测之中,没有经过对比怎能确定实验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无关呢?看来,实验前,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方法指导得出的实验结果,当然会使学生“如坠五里雾里”,扑朔迷离,难以确定。

(老师一看这情况,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赶忙“急救”。)

师:同学们,要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采用对比的方法,下面请你们用对比的方法,重新再做一次试试。

点评:还是没有交代清楚,到底用什么与什么对比?要控制哪些相同因素?学生心里无底,实验当然凭着自己的经验而定。

(有的组将三种因素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实验。)

(六分钟之后叫停)现在谁来说一说。

1我们发现把食盐弄碎,溶解的最快;用搅拌的方法,溶解的最慢;用热水的方法,溶解的不快不慢。

2你们组错了,应该搅拌的方法溶解得最快。

    ……   ……

(一看时间快下课了,急了)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食盐的溶解快慢与搅拌不搅拌,水的温度高低和食盐颗粒的大小有关,搅拌会使溶解变快,水温越高,溶解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也越快。

(小声说):我不敢相信。

点评:教师何必以权威压人,现在学生不正是在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吗?难道只有科学家才能探究清楚科学的秘密吗?又是一次“告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们懂了吗?

(学生一片沉默,无声的抗议。)

    像这种“貌似神离”的探究式教学,不可谓不热闹,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探究式教学要在警惕学生的“无效参与”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师的有效参与和引导。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活动条件的创设,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柳默耕老师把自然教学比作“过河”,主张让孩子们自己找路过河,不能让他们躺在车厢里舒舒服服地过河了。科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引路人”和“指导员”,激发儿童的探究动机,帮助儿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减小他们探究的难度,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

1、让学生去经历。

      科学探究要靠相关的活动形式和适宜的操作材料作支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且必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和发现,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去探索。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复杂能动的学习过程,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学生明白了土电话的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后,学生多想亲自体验一下。我看出了学生这种按奈不住的激动,特设一节课(提供探究时间)让他们玩土电话,并布置他们在家里先做好土电话。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去玩土电话(提供探究场所),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老师,我们成功了!”——多么激动。“老师,我们的声音怎么听不清楚。”“你们的线没有拉紧!”——旁边组的同学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老师,我发现耳朵贴在线的中间也能听到声音,我可以窃听他们了!”“老师,窃听器是怎么回事?”“老师,可不可以进行多方通话?”学生探究科学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

2、让学生去选择。

      探究教学中,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尝试过程,千万不能牵着学生“一二一”齐步走,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你不能硬按着马头叫它喝水,应该发挥学生自主意识,自己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步骤,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磁铁间的作用力时,我给学生两块磁铁和两辆小车,让学生尽情地去自己探索,发现其中让他们惊喜的科学小秘密,“老师,我们的小车不听话,它们不肯在一起!”“老师,我们的小车会相互吸引,自己跑到一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

3、让学生做中学。

      当今世界,强调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形成一种潮流。“学习必须是主动性的”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基本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做中学”,受到孩子们的空前欢迎。这项教育改革实验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比直接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做人造彩虹游戏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才知道,人造彩虹并非有了太阳光和小水珠就能成功,还必须水汽充盈,湿度大,并且还要与太阳光成一定的角度才能成功。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

1、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在常识课中,教师一忌包办代替,二忌放任自流,三忌发号施令,要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如果把一堂常识课比作“一台戏”的话,那么,教师可以充当如下多种角色:1)、“编剧”,即编出“脚本”,当然这种“脚本”应允许学生作创造性地发挥乃至修改。2)、“导演”,即加强探究活动前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重视探究活动后的小结,以利于提高每堂常识课的质量。要牢记不要把“导演”与“越权代替”混同起来,因为“戏”毕竟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的。3)、“顾问”,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后,自信心增加,就会有强烈的“自主”要求,学生有独立“当家作主”的愿望,应该说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成果,此时教师还应充当“顾问”的角色,教师既是“高参”,贵在出主意,更贵在启发学生拿主意,定办法。4)、“主角”或“配角”,有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教师的直接参与,就有其必要性,以起到示范、诱导的作用。要注意,直接参与不等于包办代替,不能只顾自己尽情发挥,要留有余地,重点落在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来“演戏”。5)、 “舞台监督”或“后勤人员”,这种“舞台监督”不能蜕变为“监察人员”,不能让学生时时觉得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后勤”工作也不是一切由教师自己来干,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准备的东西,教师绝对不要代劳,“后勤”工作的重心还应落实在指导、引导上。

2、教学行为的选择性。

        常识教师教学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1)、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演示。你得先让学生自己去“摸爬滚打”,让他们在“做”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失败、去成功。如此才能真正磨砺品质、提高素质,也才能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2)、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讲解。一种表现为包办代替,该由学生自己说出的东西或者该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说出的东西,结果有意无意从教师嘴里说出来了,学生因此失去了思维与表达的权利,失去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另一种表现为重复罗嗦,学生已向全班表述了,教师怕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烙印,于是又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这两种做法都会使学生兴味索然。3)、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诱导。我们都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切思考的机会,让他们经历思考的过程,在“痛苦”的思维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4)、学生能研究的,教师不代替。一次可贵的探索机会在教师的不经意中被剥夺了,学生再强烈的探索自然也就索然无味。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他们留下“经历”。该扶则扶,不该扶则坚决不扶。5)、学生能创新的,教师不包办。我们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创造创新的机会,提供充足的创新时空。不到学生走投无路不要去“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是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的火把。

3、教学行为的细致性。

1)、“蹲下来”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

        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权威、万能的地位,要克服自己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学会“蹲下来”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决不可因学生问及的问题“超纲”,而挫伤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上《蜘蛛》一课时,学生产生了许多奇怪的问题:“老师,蜘蛛吃的是虫子,在它肚子里是怎样变成蜘蛛丝的胶液的?”“可不可以用蜘蛛丝胶液来做特殊的胶水?”“如果鱼网能像蛛丝那样有粘性,捕鱼不就容易得多了吗?”学生的问题多值得探究,有探究,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2)、不怕学生“瞎想”。

        担任科学启蒙教育的常识教师,要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节外生枝”和“瞎想”,哪怕是错误的“瞎想”,也得加倍爱护,因为“想”的过程比“结果”要珍贵百倍,万倍,要细心呵护“节外生枝”。在上“定滑轮”时,我在定滑轮上绕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头各挂上一个相同的物体,一个高一个低,先由教师用手托着物体,让学生猜测老师放手后的结果,在学生的各种猜测出现后,让学生看结果,教室里一片哗然。

3)、要相信学生。

       作为常识教师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成材,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情感从语句、语调、声音、体态中反映出来。好教师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使教与学双方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师用征求、询问、商量的做法,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唤起学生的情感。

      儿童时期是创造的启蒙时期,周围的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巨大。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有所发现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促进学生发展,要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自评、互评,使评价的过程变为教育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激励的过程。

三、问题意识的生成,是探究式教学的催化剂。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发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设置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现代教育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让学生敢问。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大胆问。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自信心。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根据情况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没有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踊跃发言,主动探究。

2、 让学生好问。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那么留下来不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让学生自行发现的问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浓厚兴趣。上《磁铁》一课时,我在一个乒乓球里先放入一小块铁,在口袋里藏一块大磁铁,让乒乓球挂在口袋外面走进教室,学生看到这情景,都感到好奇,急于弄清其中的秘密,争着提问。

3、让学生善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生活中有疑难的情境,让学生善问,只有善于质疑问难,才能做出深入的多维度的思考,才会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思维才有广度和深度。从好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在上《物体的惯性》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了一个“杯底抽纸”的实验,学生不明其理,在杯子底下抽纸,为什么杯子不会翻倒?为什么连杯中的水都不会晃动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想到了跑步时的急停现象,从而明白了道理。

四、教学时空的开放,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保证。

1、将教学课堂扩大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教育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我们的课若能教出许多有价值的、有趣味的“问号”来,那才是高质量的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以推动学生打破时空界限,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1)、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仅在课内是不够的,需要课内、课外紧密结合。2)、到大自然中学自然。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眼目睹大自然的真实面貌。3)、把大自然“请”到课堂中。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果实、种子、岩石、土壤都可以采集真实的样品来供我们研究。

2、让学生形成知识链:

      科学探究并不是只对某一科学知识的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也包括科学知识与其它知识,及知识间规律性的探究,如果能够让学生将不同知识链接起来熔为一体,找出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形成知识网,那对学生后续探究储备了足够的能量,真正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某些方式方法,对其终身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1)、不同学科之间的链接。常识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孪生的姐妹,有其本身的关联性,能互为利用,互相促进。教学《宝岛台湾》时,不妨与音乐课链接,将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入一个景秀人美的台湾阿里山地区;在讲述圆明园的大小时,可让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算一算书中的350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或许还可以与自己的校园大小作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阔气。

2)、本学科前后知识的链接。某一学科的知识本身就具有纵向的连贯性,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知识作了铺垫,或者是后面的知识能补充说明前面的知识,互相融会贯通。如我国各地不同的房屋(有西北地区的窑洞、西南地区的竹楼、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等)与后面所学的各地地理地形、气候特点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3)、与时政的链接。时事政治新闻千变万化,无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当然也是常识课教学的一个极好的补充教材。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为《香港和澳门》一课的教学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色彩。杨利伟飞天梦的实现更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教学补充了一个极好的实例。

4)、与电视剧的链接。在教学《镇南关大捷》时,文中所说法军的嚣张气焰,可让学生回忆电视剧《陈真》中的一幕:挂在法租界大门上的一块牌子“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人受人欺辱,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讲述元朝到明朝的变迁时,可让学生说说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的结局是由谁掌握了明教的大权了?明教反对的是什么统治者?明教当时的势力怎样?从而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噢,原来‘明朝’的‘明’就是‘明教’的‘明’呀!”

5)、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科学就在学生身边,常识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很多地方可以采用以现实生活现身说法的办法教学。如教学《商品的购买与推销》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商品的?怎样知道商品是否过期?有没有遇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学生从中学会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急需要用的知识,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实在,课堂气氛浓烈。

当然,实现各种知识的相互链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利用电脑上网等手段来实现。

五、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在常识课中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和方法:1、要敢于探究。探究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认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要给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2、要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渐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好奇心是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学生保持探究的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3、要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教学的难点往往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找到答案的。

六、       合作学习的落实,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动力。

学生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创新精神相互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使创新方法更加完善。所谓“智慧碰撞”、“头脑风暴”等创造手段,就是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在优势互补中促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且在合作过程中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的意识、能力,合作精神等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养。因此,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在此时展开讨论合作学习,收效是最大的。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探究如空中楼阁,效果也不言而喻。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有:1、合作学习的分组要合理。合作学习不是学生个体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的大小应视教学内容、仪器设备的多少和学生的数量而定,有效的学校管理成员须有思想家、实干家、组织家组成,我想小组成员也应有思想家、组织家、操作家、演讲家等组成,但千万不能出现观望者、霸道者,至少也应该是个记录员、整理员。2、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绝对不能出现被冷落者、遗忘者。小组内的角色明确后,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同时,也可以小组内的相互帮教,让“小专家”来当一回“小老师”。3、要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既是学生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大的学习目标,合作的技能不妨用此儿歌来表明:“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要心诚,注视对方要温和;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自控发言有条理,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说服别人先肯定,语气婉转少批评;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这些学生往往受益终生。

    当然,在进行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随时留意合作的进行和效果,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是否到位,教师要随时察看引导。如在小组汇报时,汇报者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个人行为,“我们小组认为”才是集体行为的反映,具有争辩、集思的过程,是可取的。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千万不能让“探究”流于形式,不要为了求得“热闹气氛”而“探究”,“探究”并非为了“热闹”,这就要求常识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要从“探”字上下文章,而不能着眼于一个“闹”字。

 

 

 

参考文献:

1、   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班社20023月出版,孙绵涛主编的《教育管理原理》。

2、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月出版,熊川武主编的《学校管理心理学》。

3、   由湖北教育报刊社出版的《科学课》2003年第124578期刊物。

4、   由山西省语文报社出版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4期。

2021年6月22日 19:5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