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网

XIAO XUE KE XUE JIAO XUE WANG

专注于小学科学教育

 

  • 回到顶部
  • 0571-56870075
  • QQ客服
  • 小学科学教学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章鼎儿:《碘酒与淀粉》

首页    教学研究    优秀课例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章鼎儿:《碘酒与淀粉》

章鼎儿:《碘酒与淀粉》

执教  |   杭州市天长小学  章鼎儿

学生  |   太原市重机厂子弟小学四年级学生

时间  |   1988年

 

教学实录

(47名学生分成12个小组,围着实验桌而坐。实验桌上有一些实验用品,黑板上写着物品清单。每张实验桌上的物品有:烧杯1只、滴管1支、白纸5张、棉签2根;纸盒1个,内装:马铃薯、红薯、卷心菜、馒头、黄瓜、梨)

[师] (出示一只装有碘酒的小瓶)这里有一只小瓶。想一想,你能提出几个与这个小瓶有关的问题?

[生] 这是什么?

[生]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 瓶子里面是空的吗?

[生] 这是干什么用的?

[师] 还有问题吗?已经提出了两个问题:瓶子里装的是什么?瓶子里装的东西有什么用?可以再提一个问题,瓶子里装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是怎样的?有什么用?我给每个小组发个小瓶子,请各小组自己设法解决这三个问题。请注意,所有的小瓶子里装着相同的东西,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用。

(教师分发用小瓶装的碘酒,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反应)

[生] 这是红药水。

[生] 这是红药水。

[生] 这是紫药水。

[师] 有些小组的瓶子没有用纸封住,大家可以看看瓶子,瓶子上有字写着呢。看看是不是写着“紫药水”?(有一个小组的学生举手,他们的瓶子被教师用纸严严实实地封住了)你们小组看不见瓶上写的字了,看不见怎么办呢?(又有学生举手)

[生] 不认识瓶上写的字。

[生] 这上面写着“碘酒”。

[师] 哦,上面写着碘酒。大家看看,有没有“碘酒”两个字?

[生] 有。

[师] 瓶子里装的是碘酒。瓶上的字被纸封住的小组怎么办?我想,可以去看看旁边小组的瓶,可以去问问其他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瓶子里装着什么?我们可以先看看标签,如果没有标签可看,可以打开瓶盖看一看、闻一闻,也许里面装着我们熟悉的东西,还有就是问问同学、老师,问问经验丰富的大人。不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 碘酒。

[师] 知道碘酒有什么用吗?

[生] 做实验用的。

[生] 碘酒可以杀菌消毒。

[师]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碘酒是怎样的。请各小组把瓶盖打开,倒一点碘酒到烧杯里去。倒出一半就可以了,然后把瓶盖重新盖上拧紧。(各小组很快倒好了)碘酒是什么样的?

[生] 红的。

[生] 棕黄的。

[师] 有气味吗?

[生] 有。

[师] 有气味,有一股碘酒特有的气味。颜色是棕黄色的。不太像红色吧?(拿起烧杯跟一个学生穿的红衣服比较)对不对?

[生] 对。

[师] 让我们来熟悉一下碘酒特有的气味,同时做一个用碘酒消毒的工作。上课前,大家把手洗干净了吧?

[生] 洗干净了。

[师] 可是,皮肤上还是有细菌的。如果用碘酒涂一涂,就把这些细菌杀死了。现在请大家用棉签蘸一点碘酒,涂抹在其中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指背、指肚全都涂抹上碘酒(教师边说边示范)把上面的细菌全部杀死,彻底地消毒。然后把棉签放在烧杯里。

(各小组的同学开始涂抹碘酒消毒,做得很认真)

[师] (举着自己的已经消过毒的手指问)干了没有?

[生] 没有干。

[师] (来回晃动手指示范)动一动,干了没有?

[生] 干了。

[师] 碘酒是酒精里面加一点碘制成的。现在酒精蒸发了,干了,剩下来的就是碘这种东西了。看看碘是什么颜色的?

[生] 红的,黄的。

[师] 红的吗?

[生] 棕黄色的。

[师] 不是红的。下面,老师请你们做一件事。我给每个小组发一点米饭,请你们每个人先拿一张白纸,再用这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有两个要求,第一,米饭粒要排列整齐,第二,别把米饭粒弄脏了。听清楚了没有?

[生] 听清楚了。

(教师给各小组分发米饭,孩子们认真地捡着饭粒,随即几乎全都发现米饭和手指上的颜色变化了,惊异的、议论的、兴奋的、举手的都有,举手的越来越多了)

[师] 有什么问题呀?

[生] (一齐叫出声)颜色变了。碘酒变成紫色的了。

[师] 究竟什么问题呀,我没听清楚。

[生] 碘酒变成紫色的了。

[师] 米饭还干净吧?

[生] 不干净了。

[生] 也变紫色了。

[师] 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人举手了)手指上的碘变紫色了,米饭变紫色了,这实际上还不能算问题,这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 为什么会变成紫色?

[生] 这个一碰上米饭就会变成紫色。

[师] 什么东西一碰上米饭就变成紫色?

[生] 手指。

[师] 手指碰到米饭就变成紫色了。是手指沾上了蓝墨水什么的,弄脏米饭了吧?

[生] 碘酒沾在手上,然后用手一摸米饭,就会变成紫色。

[师] 你认为是碘酒碰上米饭变成了紫色。可要是我说,你没把手洗干净,把米饭弄脏了,你怎么办呢?你有方法证明不是因为手脏,而是因为碘酒碰的是米饭才变色的吗?

[生] 拿个棉签蘸点碘酒,往米饭上一碰,米饭就变成紫色了。

[师] 你碰给大家看看。(这个学生照着演示了)哦,拿棉签往米饭一碰,变紫色了。看来不是我们的手把米饭弄脏的,对不对?

[生] 对。

[师] 大家不妨都试一试。不用棉签,用滴管更好。

(孩子们你一滴、我一滴,把所有的米饭都“染”上了颜色)

[师]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 碘酒碰到米饭为什么会变紫色?

[师] 哦,你提了一个问题。很好,新问题出来了。你呢?

[生] 碘酒碰到米饭是紫色的。

[师] 哦,你说的是结论。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结论。米饭碰到碘酒,其实,碘酒里的酒精已经蒸发了,剩下的是碘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结论是米饭碰上碘,变成一种紫色的东西。

(板书:米饭+碘——紫色)

[师] 刚才已经有一位同学提出新问题来了。为什么碘碰到米饭会变色呢?除了这个问题之外,你还有问题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 米饭碰上碘酒怎么会变成紫色的?

[生] 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会不会变成紫色?

[生] 碘酒碰到液体会不会变成紫色的?

[师] 嗯,碘碰到别的物体,包括液体,会不会变色?还有问题吗?没有了。我们就从这几个问题里选一个问题来研究。这些问题里,你想知道,最想知道的是哪个问题?

[生] 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会不会变成紫色?

[师] (看到许多举手的学生把手放下了)哟,你们的想法都一样,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研究吧!其实,碘碰到米饭怎么会变紫色,这个问题呀,最好把这紫色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看看,再用一些科学仪器作个化学分析。可是今天我们没有准备这些仪器。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这紫色的东西是米饭吗?

[生] 不是。

[师] 是碘酒吗?

[生] 不是。

[师] 米饭是白的,碘酒是棕黄的,这东西是紫黑色的。它既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这是碘酒和米饭碰到一起相互作用变成的一种新的东西。本来我们也可以研究这个问题,可是今天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条件。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挑选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实验桌上有马铃薯、黄瓜等别的东西,所以我们就研究“碘酒碰到米饭之外的别的物体变不变色吧!”纸盆里的物品,每种都有4份,每人可以取一份,摆在纸上,用滴管或棉签滴碘酒,开始。

(孩子们迅速取出自己的一份材料进行实验)

[师] 有的组已做完了,你们先说吧。

[生] 马铃薯变成黑色的了。

[生] 馒头变成黑色的了。

[师] 是的,蓝紫色很深,看着就成黑色了。

[生] 白菜变成黄色的。

[师] 黄色的是什么东西?

[生] 白菜。

[师] 是白菜原来的颜色吗?

[生] 碘酒沾到白菜上变成黄色了。

[师] 碘酒原来是什么颜色的?

[生] 黄色的。

[师] 它沾到白菜上还是黄色,没有变色是不是?

[生] 是的。

[生] 山药蛋变紫色了。

[师] 山药蛋是不是马铃薯呀?

[生] 是的。

[师] 哦,山药蛋就是马铃薯,变色了。

[生] 红薯变成紫黑色的了。

[生] 梨没有变化。

[生] 黄瓜没有变化。

[师] 好。刚才是一个一个地说的,谁能总结一下?

[生] 黄瓜、梨、白菜没有变色。

[生] 馒头、马铃薯、红薯变色了。

(教师在学生一个一个说的时候,在变色的物体名称上打上记号,在学生总结的时候便在原先的板书上画了两个集合圈)

[师] 要是再拿一些物品来试试,例如我这里还有萝卜、面包等。你们估计会有几种情况呢?

[生] 两种。一种变色,一种不变色。

[师] 不错。如果我们试了几十种物品,结果,馒头会变色、马铃薯会变色、红薯会变色、米饭会变色⋯⋯可能说5分钟也说不完。同样,不变的物品也有一大串。你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把结果说清楚呢?

[生] 所有的东西碰到碘都能变色。

[师] 嗯,这话要简单得多了。可惜,是不是所有的东西碰到碘都能变色呀?(学生摇头)那么这句话该怎么修改一下?

[生] 有的不能变成紫色,有的能变成紫色。

[师] 有的东西碰到碘会变成深紫色,有的东西碰到碘不变色。这话没说错吧?

[生] 没有。

[师] 看来,我们已经不光知道米饭碰到碘会变色。学到这里,我们的认识已发展了一步,刚才的结论可以修改了。该怎么写呢?

[生] 碘酒碰上别的东西也会变成紫色。

[师] 是不是所有的“别的东西”都会变色呢?

[生] 不是。

[师] 为了说明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变色,你这个“别的东西”该怎么修改一下?

[生] 碘酒碰上有的东西会变紫色。

[生] 碘酒碰上一些东西会变紫色。

[师] 一些东西会变色,那就是说另一些东西不变色。不错。东西这个词还可以说成物体、物品。现在,我来写,谁来说?

[生] 有的加碘变成紫色。

[师] 有的什么?

[生] 物体。

[师] 有的物体碰上碘会变成紫色。

在原先的第一个结论下板书,成为:

                 米饭+碘——紫色

           有的物体+碘——紫色   

[师] 瞧,我们学得多好!多顺利!学到这里,看起来好像学完了,有的物体会变色,有的物体不变色,还有什么呢?可要是你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来,我们就可能继续研究下去了。

[生] 为什么有的物体碰到碘就变颜色,有的物体碰到碘不会变颜色呢?

[师] 嗯,就是呀!同样是碰到碘,为什么这一些物体会变颜色,而另一些物体不变颜色呢?这是一个新的问题,不仅提得好,而且提得难,相当难呢。要是谁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话,那他就是我碰到的最聪明的孩子了。我们来想一想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会变色,不会变色,只是表面的现象,隐藏着的变色的原因和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呢?

(没有人举手)

[师] 看来,这个问题够难的。怎么思考呢?我来打个比方帮助你一下吧。柿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生] 是甜的。

[师] 蛋糕呢?

[生] 是甜的。

[师] 柿子是甜的,蛋糕是甜的,月饼是甜的,牛奶是甜的⋯⋯这些看起来很不一样的物品,尝起来却都是甜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你会怎样想呢?大概它们里面都有一种相同的尝起来甜的东西,你知道人们把这种甜的东西叫作什么?

[生] 糖。

[师] 马铃薯碰到碘变色,红薯也变色,馒头也变色⋯⋯

(有学生举手了,教师一直等到10个学生举起手来)

[生] 因为它们是甜的。

[师] 是吗?马铃薯是甜的吗?我这里还有马铃薯片。(夹出一块马铃薯,请她用舌尖舔一舔)甜不甜?

[生] 不甜。

[师] 不甜,它也变蓝紫色了。该怎么解释呢?

[生] 因为它不是甜的。

[师] 可黄瓜也不是甜的,黄瓜变紫色没有?

[生] 没有变。

[生] 因为它们里面含有糖

[师] 可惜今天老师没有带一点糖来.要不我们可以给糖滴一滴碘酒。你们知道吗,糖碰到碘酒并不变紫色的。因此,不是糖使它们变色的。我们可以这样想:红薯、米饭,这些东西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一种东西碰到碘就会?

[生] 变紫色。

[师] 梨、黄瓜、卷心菜碰到碘不变颜色,因为这些东西里面?(有几个学生说,没有)对,没有那种碰到碘会变色的?

[生] 东西。

[师] 因为我们不知道那种东西,所以思考起来就特别难一些,现在会想了吗?

[生] (一部分)会。

[师] 牛奶是甜的,蛋糕是甜的,月饼是甜的,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尝起来甜的东西,这种东西叫?

[生] 糖!

[师] 马铃薯碰上碘会变色,红薯会变色,馒头会变色,这是因为它们有一种?

[生] 变色物体!

[师] 对极了。它们有一种“变色物体”,这种“变色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变色了?

[生] 碰到碘酒的时候变色了。

[师] 对了!这种变色物体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会“唰”的一下变成紫黑色的了。这么一来,我们的结论又得修改了。变色的不是马铃薯、红薯、馒头、米饭里的别的东西,而是它们里面的那种变色物体。后来,人们真把那种物体给提纯出来了。叫变色物体太麻烦了,给它取了名字叫“淀粉”。

板书新的结论,成为:

              米饭+碘——紫色

        有的物体+碘——紫色

               淀粉+碘——紫色

[师] 我这里有一个瓶子,里面装着的就是从红薯里提取出来的那种变色物体,它叫什么?

[生] 淀粉。

[师] 让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三角形小纸包,里面装有淀粉。请你们小心地打开纸包,用手指沾一点淀粉,捻一捻,用舌尖舔一点尝尝,再挑一点淀粉在纸上,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试试。

(教师边讲边演示,然后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纸包,并随口问:纸包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淀粉的“淀”字是怎么写的?孩子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响亮。有一个小组被漏发了,教师发现后表示了歉意,给每个人补发了一匙淀粉,特别多一些,并告知他们,今后可以主动招呼,提醒老师

(教师在巡视中随机问学生:“这淀粉尝起来什么味道?”“没味。”“不是甜的吧?”“不是”)

(有学生举手了)

[生] 为什么,淀粉碰到碘会变成紫色?

[生] 为什么淀粉原来没有颜色,碰到碘酒就变成紫色?

[生] 为什么淀粉会变色?

[师] 这几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淀粉是白的呀,怎么一碰到碘酒就变成黑紫色了?

[生] 为什么淀粉没有味道?

[师] 噢,它原来就没有味道,所以它没有味道。它碰上碘变成一种新的东西了,它不再是淀粉,也不再是碘酒了,变成一种新的物质了,这种物质是什么颜色的?

[生] 紫黑色。

[师] 所以它变紫了。

[生] 为什么淀粉摸起来是⋯⋯(表达不清了)

[师] (等了一会)看起来,你记住了用手指捻淀粉时的感觉。这样吧,我来考你们一个问题,看看大家能回答吗。这里有一个面包,请问面包里有没有淀粉?

[生] 有!

[师] 要是有人说没有呢?你怎么办呀?

[生] (许多人叫喊起来)做实验!

[师] 怎么做?

[生] 碘酒滴上去变紫了,就是有淀粉;不变色,就没有。

[师] 我们来试—试,大家看好!

(教师往面包上滴碘酒,刚一滴上,大家就叫起来了)

[生] 变了,有!有!

[师] 你们答对了。再考你们一个问题:鸡蛋里有淀粉吗?

(出示一个鸡蛋)

(“有”“没有”,学生分成两派叫喊着)

[师] 怎么办?

[生] 做实验。

[师] (打开一个鸡蛋,一看是生的)真想切开来试一试。可这鸡蛋是生的。生的就算了,咱们回家去试吧。鸡蛋里有蛋白和蛋黄,都得试一试,别忘了。两个问题都没把你们难住,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很不错。下面我们就做个游戏,玩一会儿好吗?

[师] 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做的动作。(教师舀了一小匙淀粉,倒在一只空烧杯里,随后往烧杯里冲了大半杯水)下面做的事不让你们看。(教师在讲台下偷偷地往另一只烧杯里倒了一点碘酒,然后直起身子,变魔术似的倾倒了一下,变成了一杯“黑墨水”)

这是怎么回事?水怎么变黑了?老师在讲台后面做了什么事?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不用举手告诉我,每个小组照着做一遍给我看看,我就知道你们答对了没有,请每个组上来一个人取两只烧杯,装一杯水回去。

(教师分发烧杯,各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并着手尝试。不一会儿就有小组制出一杯“黑墨水”来了。一分半钟后有7个小组完成,看着高高举着的杯子。老师高兴地说了句:“7杯我们自己做的咖啡呀!”大家都笑了起来

[师] 好!都有了!我都看见了!看起来,你们全都明白了,回家后可以变个魔术给爸爸妈妈看了。

[生]没有碘酒!

[师] 没有碘酒就买一瓶呀。(大家又笑了)

[生] 没有淀粉。

[师] 没有淀粉可以问妈妈要。淀粉在山西叫什么呀?(问听课的山西老师,答曰粉面)叫粉面,记住没有?

[生] 记住了。

 

专家点评

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碘酒和淀粉》给人们的启示

                                                        刘宗起     路培琦

在太原的“全国自然优秀课邀请观摩会”上,看到了全国自然教学改革的方向。《碘酒与淀粉》一课的教学水平最高,它给人们不少启示,赢得了全体与会教师的赞扬。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一课教学的认识。

 

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了一个大圆圈与一个小圆圈,并分别在这两个圆圈的周围画了许多不等的问号。教师对学生说:“谁的知识多,谁提出的问题就多,谁就最聪明,上课时,我们要看谁最聪明。”这短短的谈话是多么新颖而富有启发性,使太原的小学生对来自杭州的新老师不再感到陌生,打消了畏惧心理,点燃了他们的求知之火。全体听课教师对这个谈话,无不感到新奇。章老师是那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这个课前谈语,启示人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抓住他最感兴趣的而又与本课最有关系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手中的小瓶子提出问题,这又给人脱离俗套的感觉,颇有新意。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的境界,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对传统教学来说,不仅是形式、方法的不同,主要是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它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而是基于培养开拓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从小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这瓶子里的东西是什么样的?”“这瓶子里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呢?教师没有直接说出研究方法,而是让学生说出,然后给予补充。这里体现了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

 

这课教学中,特别有趣的是:课前让学生们都先洗净了手,课上又让学生用碘酒把拇指与食指消毒,之后,又要求学生用这洗净又消毒的手指去摆米饭粒,这里埋下了伏线,非常巧妙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偶然的发现,但对教师却是必然的结果。假如让学生直接用碘酒去点米饭粒,那就没有“戏”了。教师在这里做了精心设计,设计得非常巧妙,难怪有人赞叹,“巧哉!妙哉!”这犹如下围棋做“眼”一样,有了这“两个眼”,就一片皆活了。

 

这个教学环节启示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当学生分别给馒头、马铃薯、黄瓜等东西滴上碘酒之后,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有的高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的不具备解决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大家最关心而又是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种科研方法——筛选法。

 

这个东西会变色,那个东西也会变色,为什么这些东西都会变色?要使学生认识这个问题,要在大脑中进行一番概括抽象的思维过程,这在小学生的思维上是有难度的,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总是直截了当地讲给学生听,而今天这位教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惜花费时间一再启发学生思考,去探求答案。在这里他教给了学生如何运用概括抽象的方法。我们知道,当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的时候,正是学生的求知欲最强烈,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时机,也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我们很多教师看不到这些,总是直截了当地讲给学生听,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挫伤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本课教师在这里有意识地绕了一个弯子,这个弯子绕得好,绕得有价值。这个弯子是这课教学的重头戏,是本课教学最为精彩的地方。它好似京剧中的一大段唱腔,最见功底。透过这个弯子,使我们看到章老师有着雄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章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启示我们要摸透学生的思路,要摸透学生的认识过程,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另外,在这一教育环节中,教师虽没有给小学生讲化学,但使他们感性地知道了物质的相互作用,教师在这里向学生渗透了比较高深的科学概念。

 

这课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给学生演了一个小魔术——“牛奶”变“墨水”,让学生应用所获得的新知识去推测教师做了什么手脚。这个教学设计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它启示人们要寓教于乐,要改变那种学生呆读死记书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这堂课教师始终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主线活动,并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始终以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简言之,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好,这堂课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上,放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上。一句话,不是重教书,而是重在教人。这堂课是科学与教学艺术的高度结晶,是这次教学观摩会上的最高水平,是获得全体教师的热烈掌声的一课。

 

教学设计思路

                                                   章鼎儿

我寄出的《碘酒与淀粉》教案中,原来还有这么一段话:“在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方面,本课的教学侧重于问题的整理、评价、选择和表述,即问题的提出。对儿童来说,能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问题,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能力。不过,对有效的学习来说,观察和发现显然还只是认识的开始,最终是否有所收获,认识是否能得到发展,在发现问题之后,便取决于对问题所持的态度和提出一个适当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学希望蕴含的又一个意义。”

 

显然,从“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我并未达到这个目的,课并未朝着我预期的目标发展,结果只是泛泛地演习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这也是身不由己的,我没有想到太原的四年级学生才上了两节自然课,以最后的小结取课题为“自然课”“有趣的自然课”来看,这简直成了他们的一堂绪论课。

 

也因此,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班级的学生实在是很出色的,整理“教学实录”的过程中,我非常吃惊于他们的思维活跃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我在课前、课间和课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低估了他们。仅以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例:

(1)  (米饭或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紫色?

(2)  碘酒碰到米饭为什么会变色?

(3)  米饭碰到碘酒为什么会变紫色?

(4)  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会不会变成紫色?

(5)  为什么有的物体碰到碘就变颜色,有的碰到碘不会变颜色?

(6)  为什么淀粉碰到碘会变成紫色?

(7)  为什么淀粉会变色?

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我在课堂上把(1)、(2)、(3)作为同—个问题,把(6)、(7)也作为同一个问题处理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深度的思维的反映。思维的活跃同样反映在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中。“所有的东西碰到碘都能变色”“碘酒碰到别的东西也变成紫色”以及变色是“因为它们是甜的”“因为它们不是甜的”“因为它们里面含有糖”等看起来似乎很不对的说法,实际上是合乎思维发展之理的。当时,我没有认识到他们是在脚踏实地地前进,一味想摆脱、想说服他们放弃已有的基础。从已有的基础来说,太原那个班的学生的基础确实不如武汉和杭州那几个班的学生,但他们仍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以及课后整理实录后的反思,使我真正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自然教学改革的伟大意义、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潜力。

 

另外,严格地说,碘酒里还含有碘化钾,碘和淀粉的反应物习惯上称蓝色,我在课堂上简化处理了。手上和纸上的确近于紫色。为了认识碘酒这种常见药品,我没有加以解释。

                                                         文 | 章鼎儿

                                                     编辑 | 孙琦琦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2021年2月8日 15:36
浏览量:0